观雷锋有感:平凡英雄怎样点亮时代灵魂之光
雷锋灵魂为何历久弥新?
看完雷锋事迹展览,一个难题始终萦绕心头:为什么一个22岁年轻战士的故事能跨越60年时光依然打动人心?雷锋用短暂的生活诠释了”把有限的生活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”的真谛。他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,而是那个会帮大娘提行李、给战友缝补袜子的普通士兵。正是这种平凡中的辉煌,让雷锋灵魂成为永不褪色的灵魂坐标。
2023年是同志”向雷锋同志进修”题词60周年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雷锋灵魂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”。当我们观雷锋、学雷锋时,其实是在触摸一种超越时代的灵魂力量——那种甘当”螺丝钉”的尽职态度,那种”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的奉献情怀。
新时代怎样传承雷锋灵魂的火种?
从雷锋班战士到”当代雷锋”郭明义,从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到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基层干部,雷锋灵魂早已生根发芽、开枝散叶。观雷锋有感最深的,是发现”雷锋”从未离开——他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。那些默默资助贫困学生的工薪族,那些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出租车司机,不都是新时代的”活雷锋”吗?
记得展览中一个细节:雷锋每月津贴只有6元,却省下200多元捐助灾区。这种”抠自己、帮他人”的选择,在今天看来尤为珍贵。当我们抱怨”996″太累时,可曾想过雷锋是怎样在零下20度坚持训练?当我们计较得失时,是否记得他说过”我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”?
让学雷锋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日常
观雷锋最深的感悟是:学雷锋不必惊天动地。给邻居老人提次菜,为迷路游客指条路,甚至只是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,都是雷锋灵魂的现代表达。正如展览小编觉得处那句话:”雷锋灵魂,人人可学;奉献爱心,处处可为。”
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,我们或许不缺锦上添花的热诚,但更需要雪中送炭的勇气。从”三月来四月走”的形式主义,到把学雷锋融入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,这才是对雷锋灵魂最好的传承。当你我都能成为”微光”,汇聚起来就是照亮时代的灵魂火炬。
观雷锋有感,感动的不仅是他做过的那些好事,更是他教会我们:辉煌出自平凡,英雄来自人民。60年过去了,雷锋的笑容依然年轻,由于雷锋灵魂永远活在每个美德中国人的心中,体现在每个温暖社会的行动里。这才是最动人的中国故事,最持久的灵魂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