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鹅鹅鹅古诗:骆宾王七岁神作的千年魅力

一首童谣为何能流传千年?

“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”,这首连三岁孩童都能背诵的古诗,竟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。一首看似简单的童谣,凭什么能在浩瀚唐诗中占据一席之地?又为何能穿越1300多年时光,至今仍被大众传唱?

这首《咏鹅》的魅力,恰恰在于它未经雕琢的童真与浑然天成的意境。不同于成年诗人精雕细琢的作品,这首”鹅鹅鹅古诗”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,折射出孩子眼中最纯粹的全球。那么,这首小诗究竟妙在何处?让我们一起细细质量。

前两句:童真天籁不可复制

诗歌开篇”鹅鹅鹅”三个字的重复,可不是简单的凑字数。仔细听,这不正是鹅”喔喔喔”的叫声吗?七岁的骆宾王不是在写诗,而是在用文字”录音”——录下他听到的鹅叫声,录下那一刻的惊喜发现。

再看看”曲项向天歌”这句,多么生动的画面啊!鹅伸长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跃然纸上。有趣的是,这句没有任何技巧痕迹,纯粹一个孩子观察后的直觉表达。如果被”好心”的大人改成”湖中一只鹅”,虽然整齐了,但那股子天真劲儿就全没了。

后两句:七岁孩童的”高质量”技巧

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”这两句确实展现了惊人的文字驾驭能力。七岁的骆宾王无师自通地运用了对仗技巧:”白毛”对”红掌”,”绿水”对”清波”,动词”浮”和”拨”更是精准得无可替代。

更妙的是色彩的运用:白、绿、红三种颜色交织,构成一幅清新明快的水墨画。要知道,这可一个七岁孩子的即兴创作!难怪后人常说,有些诗才真是”老天爷赏饭吃”。

鹅鹅鹅古诗的永恒价格

这首”鹅鹅鹅古诗”之因此能成为千古绝唱,正是由于它完美捕捉了儿童视角的纯真与新奇。它不是成年人的”装嫩”,而是真正的童言童语。诗中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又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,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唐代人没有擅自修改这首诗,体现了那个时代对童真的尊重与保护。今天我们再读”鹅鹅鹅古诗”,不仅是在欣赏一首经典,更是在与1300多年前那个七岁孩子的心灵对话。或许,这正是文学最珍贵的魅力——跨越时空,直抵人心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