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桥仙什么意思? 鹊桥仙是什么传说故事
关于“鹊桥仙”的解析
一、词牌含义与起源
-
词牌定义
“鹊桥仙”是宋词中的经典词牌名,又名“鹊桥仙令”“金风玉露相逢曲”“广寒秋”等。其核心主题多围绕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展开,以咏叹爱情与离别为主。 -
名称由来
- 神话渊源:源自汉代《风俗通》“织女七夕渡河,使鹊为桥”的记载,描绘鹊桥连接银河的神话场景。
- 词句提炼:北宋欧阳修小编认为‘鹊桥仙·月波清霁’里面写下“鹊迎桥路接天津”句,取“鹊桥仙”为调名。
二、格律与变体
-
正体格律
以欧阳修《月波清霁》为正体,双调五十六字,前后段各五句、两仄韵。例如:月波清霁,烟容明淡,灵汉旧期还至。鹊迎桥路接天津,映夹岸、星榆点缀。
-
常见变体
- 五十六字三仄韵:如卢炳《七夕》,前后段第二句增一韵脚。
- 五十八字体:如辛弃疾《席上和赵晋臣敷文》,通过添加衬字扩展结构。
- 八十八字体:始自柳永,属“歇指调”,篇幅较长且罕见。
三、代表作品与文化内涵
-
经典词作
- 秦观《纤云弄巧》: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,名句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将爱情升华至超越时空的境界。
- 辛弃疾《赠鹭鸾》:突破七夕主题,借物抒怀,展现豪放词风。
- 苏轼《七夕》:融入个人感慨,拓展了词牌的抒情维度。
-
文化意象
- 神话象征:鹊桥成为坚贞爱情的符号,承载古人对永恒情感的向往。
- 文人寄托:宋代文人常以此调抒发仕途失意或人生哲理,如刘克庄的十一首寿词,赋予其多元主题。
四、曲牌与衍生应用
- 南曲曲牌:属仙吕宫,字数与词牌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,多用于戏曲引子。
- 现代创作:如近代诗人秉涯的《普川吟》,借古喻今,表达隐逸与壮志的矛盾。
拓展资料
“鹊桥仙”既是宋词中承载千年神话的词牌,也是文人抒情言志的载体。其格律灵活、主题丰富,从欧阳修的正体奠基到秦观的意境升华,再到辛弃疾的题材突破,展现了宋词艺术的深度与广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