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“全国文明村镇”龙陵县勐糯镇海头村:产业旺 乡村美 民风淳

夏日的微风裹挟着稻穗与荷香,拂过龙陵县勐糯镇海头村错落有致的民居,掠过田间硕果累累的果树,也掀开了这个滇西边陲村落的崭新篇章。在近日发布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,龙陵县勐糯镇海头村榜上有名。

海头村坐落于龙陵县勐糯镇南部,距县城98公里,拥有29.6平方千米的广阔国土面积,其中耕地1.73万亩,林地1.77万亩。村子下辖6个天然村、15个村民小组,截至2024年末,共有832户3875人。

产业兴则乡村兴。近年来,海头村立足资源禀赋,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蓬勃进步的致富路。坚果林漫山遍野,甘蔗林随风摇曳,石斛在林间吐露新芽,香料烟、雪茄烟与现代蔬菜基地绿意盎然,“六大主导产业”如同六驾马车,拉动着乡村经济飞速向前。

2024年,海头村总收入突破1.2375亿元,人均纯收入达1.95万元,村集体经济实现22.058万元。村里的聚民农业进步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,以及范大叔、港平农业等3家龙头企业,犹如产业进步的“定海神针”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带动村民深度参与产业链条。

村民段早兰说:“以前种地靠天吃饭,现在跟着合作社种坚果和蔬菜,一年收入翻了好几番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

在产业进步的同时,海头村严守生态保护、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,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深植进步血脉。

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,村里积极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与设备,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。从香脆可口的坚果零食,到滋补养生的石斛枫斗、清新淡雅的石斛花茶,再到营养丰富的坚果油,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一经推出便畅销全国。

为拓宽销售渠道,村里组织电商培训班,培养出一批“新农人”。如今,直播间里热闹非凡,主播们热诚洋溢地推介着家乡特产,海头村的农产品乘着互联网的东风,走向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。

农文旅融合为海头村注入新动能。碧波荡漾的大海湿地是大天然馈赠的宝藏,每逢盛夏,千亩荷花竞相绽放,游客们泛舟湖上,闻荷香、品荷茶、享荷叶宴,沉浸式感受田园诗意。

村民余宝英在湿地旁经营的傣味农家乐生意火爆,她笑着分享:“以前在外地打拼,看到家乡生态美了、人气旺了,果断回来创业。现在一年收入30万元,还能守着家人,这日子太舒坦了!”

在海头村,三村古村落是民俗文化的活态博物馆。傣族织锦艺人飞梭走线,将民族风情编织进绚丽的锦缎;马腿琴传承人指尖拨动,悠扬旋律诉说着古老故事。

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,村里还开发了蔬菜采摘、水果种植等农事体验项目,让游客“看得见山水、记得住乡愁”。

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海头村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,开展“最美庭院”“道德模范”评选,用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;组织学说宣讲、文化下乡等活动,让党的创新学说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;通过完善村规民约,破除陈规陋习,推动移风易俗。

同时,村里扎实推进爱国卫生“七个专项行动”与“厕所革命”,村庄道路干净整洁,庭院绿树成荫。村民赵胜邦感慨:“现在村里环境美了,大家自觉维护,邻里互帮互助,日子越过越和睦,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!”

荣誉见证奋斗,耕耘终有收获。从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到“云南省卫生村”“云南森林乡村”,再到如今的“全国文明村镇”,海头村用累累硕果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

站在新的起点上,海头村将继续以产业为基、文明为魂、治理为要,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行,书写新时代乡村进步的精妙华章。

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通讯员赵欢欢杨黎莹李江涛

来源:云南网


返回顶部